高校育人,新起点上再奋进
——中央16号文件印发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来源:《人民日报》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004年8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印发了中央16号文件——《大发dafa888: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周密部署和全面动员。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具体方案,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出台了17个配套文件和多个相关规定。
8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按照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继续在统一思想上下功夫、在明确方向上下功夫、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以高校党建为龙头,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6月初,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公布。
调查表明,98.7%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97.8%的学生认同“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学生认同“大学生应当走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前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观点的比例逐年上升。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是因为高校党建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04年以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连续召开了6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中央领导同志围绕不同主题,对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师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师生……
全国高校党建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各地各高校一把手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学生党员政治上相对成熟。在“2011年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中,有学生写道,“学生党员就应该在平常时期看得出,关键时期站得出,危难时期豁得出”,“我正是因为受到身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感染,希望向他们学习,积极靠拢党组织”。在座谈、访谈中,很多高校党委负责同志表示,高校连续20多年保持稳定,学生党建工作功不可没,学生党员已成为学校党委维护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国2383所已建立党组织的高校中,共建立学生党支部81311个,基本形成了“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
打开清华大学学生网上教学评价,你会惊叹于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发自内心的赞美——“老师将政治理论与当前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上这门课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没有严肃的说教,而是一种潜移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200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工作,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推进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通过征集评选“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初步形成教师愿讲、学生爱听的可喜局面。
以南开大学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南开大学的课程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学校明确提出,要按照精品课的标准建设好每一门思政课,每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专项经费。
从2006级学生起,全国高校开设了四门新的思政课。对任课教师们而言,改革首先体现在新的授课方法上——老师把学生请到了讲台上。每节课都拿出2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请他们登台讲课,任师生点评。讲课题目和形式都由学生决定,人人都能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生们反映,“当我们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以丰富的形式获得讲课的成功后,我才发现自己利用这个机会已查了很多资料,思考了很多,也明白了爱国的内涵之深广”。
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基本实现,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抵触”到喜欢,从被动变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在逐步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调查显示,89.4%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04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以队伍建设为关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依法履行辅导员职责;坚定信仰,不辱使命;敬业爱生,立德树人;励学笃行,提升专业水平;平等尊重,体现人文关怀。为学生终身发展,导航青春;为民族伟大复兴,奠基未来!”这是上海市每一位高校辅导员铭记于心的誓言。
2012年初,上海市发布了《上海高校辅导员誓词》和以“矢志忠诚,立德树人;敬业爱生,明理笃行”为内容的《上海高校辅导员核心价值取向》,督促每一位高校辅导员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教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非常重视。各地各高校也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突破口。经过不懈努力,高校辅导员队伍发生了显著变化。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孙慧环是一位已在高校辅导员岗位上工作12年的青年教师。她有一本“特别档案”,档案里记录着每一位曾违纪、受过处分的学生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动态。“在我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天使,没有好坏之分、优差之别。”12年来,孙慧环始终坚持走进学生心里,用心对待每一名学生。
和孙慧环一样的优秀高校辅导员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广大辅导员队伍是一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是一支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能够担当重任的队伍,在维护高校安全稳定、陪伴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调查显示,55.2%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到了“很大”或“比较大”的作用,仅有5.2%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在对学校工作有意见需要反映时,46.1%的学生选择“向辅导员、班主任反映”,排在各选项的首位,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通过BBS、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帖”(16.4%)。
以载体建设为依托,以创新形式为动力
陕西省几乎所有在校大学生都曾看过一部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排演的大型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
这部剧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乡村干部罗天福带领一家四口从农村来到城市,艰辛度日,供养一双儿女读大学,全家人在城市生活中一次次感受到艰难困苦和人间大爱,传递了在任何生活际遇中都要保持生活激情的精神信仰。
校园文化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使命。自中央16号文件印发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有关部门、各地各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像《西京故事》这样的剧目层出不穷。这些剧目是高校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打造出的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活动、参与的重要空间。调查表明,网络对高校师生工作生活、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等的潜在影响越来越大。73.1%的学生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网络”。根据这一形势,网络逐渐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已经完成建设65个与高校合作的共建频道,实名注册用户突破160万。在2011年举办的“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网上系列主题活动”中,吸引了400余所高校的百万大学生踊跃参加。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通过努力创新载体,以多种渠道育人。例如,通过用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感召青少年学生,用精神标杆的优秀品质引领青少年学生;用制度建设和氛围的营造,鼓励dafa888手机登录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大事喜事中,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急事难事中,广大青年学生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向好,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层出不穷,充分表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是及时的、英明的,也充分表明中央16号文件下发8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