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年来,根据应急管理事业人才培养需要,应急管理大学(筹)立足实战、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应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应急管理实战人才培养力度,成效初显。近日,《中国应急管理报》专门刊发相关文章,介绍学校加强应急管理实战人才培养工作相关情况。
“在参与演习的短短18天里,我们学习了城市搜索与救援基础理论、震害防御基础、受损建筑安全评估、浅表搜索、顶撑破拆等专业技术,学会了帐篷搭建、煮饭做菜等生存技能。专业知识与生存技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次演习经历,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而且磨炼了我们的品格、坚定了我们‘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信念,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在应急管理大学(筹)6月20日举行的“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总结表彰大会上,优秀队员代表王明阳分享了他参加演习的经历与体会。
带队参与此次联合救援演习的优秀教官张学生说:“本来出发前对这些学生还有些担心,但救援队每一位队员的现场表现都远远超出了预期。”
据悉,应急管理大学(筹)救援队是此次联合救援演习唯一一支由在校大学生组建的救援队。对此,应急管理大学(筹)党委书记卜昌森表示:“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学校抓住契机贴近实战培养应急管理人才的战略意图,更是一种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拓展。”
近年来,根据应急管理事业人才培养需要,应急管理大学(筹)立足实战、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应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应急管理实战人才培养力度,成效初显。
全身心投入学理论练技能
据张学生介绍,自4月30日入驻海拔高、温差大、风沙急的玉龙雪山峡谷营地后,学校救援队即全力投入营地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并组织了地震破拆救援、绳索救援、USAR理论等十余次应急救援知识讲解学习。
演习预演期间,学校救援队在熟练完成目标科目作业评估测量后,利用双轮异向切割锯、蛇眼探测仪、声波探测仪等器材模拟狭小空间破拆救援,开展实践项目练习。演习期间,学校救援队注重加强与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的沟通、学习和交流,练指挥、练技能、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加快补齐能力短板。
对于此次联合救援演习,应急管理大学(筹)党委高度重视。为高质量完成演习任务,专门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华北科技学院校长张瑞新任组长,党委常委、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郭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力做好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工作。
此次联合救援演习,是应急管理大学(筹)救援队首次参与国家级演习。学校派出的18名救援队员,分别来自体育学院、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可以说,此次演习既是一次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也是应急管理主干专业职业化、实战化、准军事化人才培养成效的集中体现。” 郭迅说。
对于应急管理大学(筹)救援队在演习中的表现,应急管理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给予充分肯定:“应急管理大学(筹)救援队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熟悉场地、精心设计科目、反复组织训练,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充分展现了学子善于协作、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给全体参演队伍和部省演习工作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虽然主要任务是科普宣教,但在此次联合救援演习中,应急管理大学(筹)救援队坚持在能力素质方面向专业救援队看齐。“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急救援人才是我们坚持特色立校的办学定位所决定的,特色就在于主干专业学生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张瑞新说。
据悉,应急管理大学(筹)救援队此前在应急知识普及、应急技能培训、应急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先后参与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救援、2022年潮白河遇险人员救助等行动。
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并重
针对现代应急管理综合性、复合型和应用型等特点,近年来,应急管理大学(筹)立足实战,从推进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到借力应急管理系统实战资源和实战平台,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并重原则,不断探索实战化教学改革路径,创新应急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建设方面,应急管理大学(筹)坚持对接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战略需要,围绕安全生产技术与监管、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装备与信息化、应急管理理论等学科方向,加快培育和建设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
借力应急管理系统实战资源和实战平台方面,自2017年开始,应急管理大学(筹)以相关专业为基础,采用“3+1”模式(3年原专业学习+1年应急管理特色专业方向学习)组建应急管理特色实验班,探索实行职业化、实战化、准军事化,书院制、学分制、双导师制的“三化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培养应急管理高素质实战型人才。
据了解,截至目前,特色实验班已开展三期,共遴选569名学生,组成20个班。据应急管理大学(筹)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院长连会青介绍,特色实验班在特色课程设置、顶岗实践模式、双导师制建设等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是坚持贴近应急实际、贴近应急实战,组织开设了矿山救援指挥等特色专业课程20余门,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特色课程体系。实施“学业导师+应急管理系统实战型导师”双导师制,引进聘请了一大批应急实战专家和现场实践指导教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应急管理现场一线岗位的履职能力,增强了应急实战教学能力。
二是坚持准军事化管理,编撰《大学生准军事化管理手册(试行)》,聘用作训教官,每周固定时间,特色实验班学生统一着装进行准军事化训练,强化集体活动,规范日常行为。
三是在应急管理部政治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的大力支持下,与省级应急管理部门、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建立了顶岗实践长效机制,为学生到应急管理一线岗位实践锻炼提供了机制保障。据悉,首期实验班中有79名学生分赴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5家应急管理系统相关单位开展了顶岗实践,第二期实验班中有99名学生分赴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家应急管理部门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顶岗实践。
应急管理大学(筹)矿山安全学院院长陈学习告诉记者,前两期实验班绝大多数同学毕业后投身应急管理事业,部分同学走到了应急管理系统一线岗位或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一定程度彰显了学校应急管理高层次人才的职业化、实战化育人成效”。
作为应急管理大学(筹)探索实施“三化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急管理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路石”,“特色实验班在实战型人才培养路径方面的经验做法,不仅成为应急管理大学(筹)主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将有力支撑学校强化应急管理办学特色”。张瑞新说。
在实战中淬炼队伍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但由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实务性强,我国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应急管理人才仍严重不足。
自2021年筹建伊始,应急管理大学(筹)即被寄予“带动应急管理理念、制度、能力的创新,为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厚望。
张瑞新表示:“新时代中国应急管理事业对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今后,应急管理大学(筹)将在实战化人才培养上持续用力,培育恪守训词精神,具有应急监测、研判、预警、处置等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具有军人气质、应急特质、实战性强的专业化、职业化应急管理人才。”
据悉,以“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为契机,下一步,应急管理大学(筹)将继续加强救援队建设和学生救援技能培养,构建应急救援类实操课程体系,健全完善救援技能训练与保障机制,积极参与各类救援实践,在实战中不断淬炼队伍、增强能力。与此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和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等单位合作,携手推进高水平应急管理大学建设、培养高层次实战型应急管理人才。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023年7月4日第6版;编辑: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