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dafa888_dafa888手机登录-官网

图片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大发dafa888_dafa888手机登录-官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报道学校防灾减灾素质教育

发布日期:2022-11-29     点击:

编者按:学校多年来一直坚守“立足行业、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围绕服务防震减灾国家战略人才要求和培育防灾减灾宣教社会骨干力量,构建综合培养体系,从责任、知识、能力全方位提升大学生防灾减灾素质,培养质量获得了专家肯定、行业认同、社会认可。学生积极投身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成为了防灾减灾科普社会志愿队伍的有生力量。11月28日《中国教育报》以“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教育”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教育

防灾科技学院  石云

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处于活跃期,气候变化影响加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灾害风险越发突出,防灾减灾难度增大。提升国民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与能力成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目标实现的关键。提高大学生防灾减灾素质是提升社会风险防控能力,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的重要保障。目前,大部分高校中非防灾减灾救灾相关专业大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灾害安全教育,防灾减灾知识零散,应对灾害能力不足。

防灾科技学院作为应急管理部门大发dafa888_dafa888手机登录-官网直属专门培养防震减灾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实力雄厚的专业师资队伍和优质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2008年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经过两年设计和试点,2010年覆盖全校大学生开展防灾减灾素质教育。历经12年实践,构建了价值观、知识、能力多维度全面提升的大学生防灾减灾素质培养体系。大批学生每年深入基层开展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不仅为我国防灾减灾科普队伍建设储备了高素质人才,也为其他高校培养防灾减灾高素质大学生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一、响应国家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则(2011—2015年)》提出“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提出“依托应急管理部门宣教单位及高校、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建设国家和省级防灾减灾宣教骨干力量。”此外,高校的防灾减灾素质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灾害应对能力,更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防灾减灾救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其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因此,学校明确了“防灾知识为基、应灾能力为要、科普素质为本、社会责任为重”的防灾减灾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二、注重知行合一,构建培养体系

创建文化体系,塑造核心理念。学校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环境,从灾害模拟实验室到火山文化景苑,从防灾科普创意展播到防灾主题文艺汇演,从电视台、电台、校报到微博、微信、网站,创建“动静结合、视听感受、上下联动”的全方位防灾减灾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防灾减灾责任担当的核心理念。

完善课程体系夯实系统知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采用防灾减灾通识必修模块+专业核心模块+选修素质模块的课程设计,建立通专衔接、学科交叉的防灾减灾课程体系,系统深入夯实学生防灾减灾知识基础,提升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正确认识灾害的能力。

构建实践体系,提升专业能力。依托行业优势,建设支撑通识课程的灾害仿真模拟实验室,开放防灾减灾专业实验室,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深化学生科学应对灾害能力;组建专业救援队伍,联合地方红十字会进行初级救护员培训,依托国家地震救援训练基地开展救援训练,举行定期地震火灾应急避险演练,强化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开展社会实践、灾害调研、科普宣传等扎根基层、辐射全国的实践活动,优化学生防灾减灾科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践行“三全育人”,创新培养模式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协同教学—教务—学工队伍,创建了“1234”培养模式,即坚守培养防灾减灾高素质大学生1个目标,融通第一、第二2类课堂,联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理论实践3大平台,培养大学生灾害认知、灾害应对、科普宣传和服务社会4项能力。

四、师生携手并进,社会成效显著

历时12年教学实践,防灾减灾高素质人才培养成效凸显。防灾减灾通识课程“自然灾害概论”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防灾减灾校园文化获得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以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08年和2010年两次获评十大优秀“青春献祖国”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获评十大优秀“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学生每年在全国和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大赛中荣获包括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学生制作的《如何选配应急包?》入选首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展播精品。

学校紧跟国家需求,历经多年探索实践,将防灾减灾融入素质教育,在提升大学生防灾减灾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校仍将持续深耕,为提升国民防灾减灾意识能力、服务国家防灾减灾战略作出更大贡献。